【小說】兩棲魚的緯度(開頭免費試讀)
《兩棲魚的緯度》 1‧魚石螈與沒有留下殘跡的真菌 約三億六千萬年前,那個會被人類稱為泥盆紀的時代,一處熱帶的近海丘陵地有著無數大樹構成的繁茂森林。 森林內部,可見正處於發展初期的裸子植物。它們的末梢有手掌狀的組織保護著大顆的種子,在當時那是一種較為新近的繁殖方式,比起孢子更能適應乾燥環境。此時,地球上沒有任何一朵花,也無任何一顆果實,有那類構造的植物還要再過約一億六千萬年甚至更久才會從某一類裸子植物的後代上出現。 在那些跟人差不多高的裸子植物周圍,還有各種蕨類、石松等以孢子繁殖的植物。它們占滿了森林下層距離地表五公尺內的空間,擁擠的植被讓人難以看到地面。 若這些植物的樣貌不足以提醒人類此時並非是三億六千萬年後的人類時代,其它植物則顯示出更多的跡象。 屬於「前裸子植物」,可高達八公尺的巨大「古蕨( Archaeopteris )」從灌叢中突出,一路向上生長,構成遮蔽天空的簾幕。它們是這片森林的主體,此地最巨大的植物。那些古蕨一族自近地處到頂端都有展開的枝條,枝條上延伸出片狀分裂的葉片來行光合作用。 若仰望古蕨或者樹林下層它們較為低矮的同類,不時可見這些「前裸子植物」的葉背附著著細沙一樣的孢子囊。前裸子植物具有一些裸子植物特徵,但並不產生種子,而是製造孢子來坐為下一個世代的起點。 古蕨到處佇立的繁盛森林之間,有其它形貌不同的巨木。那些可與古蕨高度相仿的大樹在頂部以下的莖幹缺少分支,只在最高處岔開。它們是「始籽羊齒( Eospermatopteris )」或被稱「瓦帝薩( Wattieza )」的一類植物的同類。 以較小的規模在零碎的區域占地,那些巨型枝蕨類(Cladoxylopsids)沒有真正的葉片,而是以在輪生在冠層並且聚成叢狀的特化枝條行光合作用營生。 其支撐自身挺立的暗色莖幹,內部結構與今日的樹木相異。若能找到其與古蕨斷裂倒下的殘莖相比較,就能觀察到古蕨如現代樹木般,在莖幹切面中具有形成層,製造出層層堆疊的同心圓年輪,而始籽羊齒沒有,呈現出類似放射狀展開的紋路。 始籽羊齒這一類植物是地球史上第一群大樹型植物,比起種子植物或前裸子植物有更早的起源,至少在更早千萬年的泥盆紀中期便已存在。泥盆紀末期時,它們瀕臨消亡,僅在少數地區還有孓遺,以至於將來的古生物學家不知其存在於這個年代。 各種古老植物叢生的該地,灰白色的日照被